第321章 宫廷木匠(3 / 14)
是有关系的。
选好了四神相应的宝地,就要在那里开始动工了。过去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打地基,先把地上的表上去掉,露出上边最硬的表层,然后从别的地方再拿些硬层来撒在上边来夯实,这样就出来了一个稍高的地势,基盘也就算打好了。
那夯地基的方法,并不是靠我们这些男人的实劲,因为那样很容易因用力过猛而造成硬表破裂,所以,这貌似需要体力的活儿,还要靠女人们轻轻地嗵嗵嗵地每放一块硬表就夯上几下。这种做法是非常费时又费钱的。
这种叫“板筑”的建筑方法大概在天平时代(公元8 世纪,美术史和文化史上,天平时代也称为奈良时代)就结束了。再以后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打地基的方法。
修筑寺庙用的建材,过去都是说“不买木料去买座山来”。像建五重塔那样的东西,如果分别从不同的地方买来木料,日后它的收缩程度也会不同,那时候塔会变成什么样就很难说了。所以,师傅都是说“自己到山上去看看木料”!
根据山的环境不同,生长在那里的树的习性也不同。比如,有些树是生长在山谷里,它们终日接受的是来自同一方向吹来的风,于是,其形状都会有些扭曲,把它们伐下来,再挖正扭曲的树干,树还会进行反抗呢。这就是它们的习性。所以需要亲自到山上去看。当然,现在如果想这样做,往往不太容易了。从前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
前些日子为选新建寺院的材料,我还真去山里看了树料。我们这里所说的树料,也就是建寺院和殿堂用的木料,指的是丝柏。尤其是建寺院,对用什么树的木料都非常讲究。
丝拍这种树很不可思议。它在被砍伐下来以后,被伐的那段木料不但不会萎缩衰弱,反而会变得很强壮。而且二百年都不会变形。所以,如果调查一下法隆寺的木料就会发现,跟刚刚伐的木料在强壮程度上几乎没什么差别。经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还会跟现在的新树差不多强壮,真是不可思议吧。我这样说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不久前我才做完了它的大修理。也叫“昭和大修理”。那个时候,需要更新的木料只有35%,而其余65%的木料都是还可以再用一次的。那需要更换的35%也都是一些常被风吹雨打的部位,因为这样的地方损耗最严重。更换了35%新的木料,再加上那65%尚完好的木料,我就把五重塔重新翻修了一遍。
一般地说松材经过五百年就会很快变糟,杉材要八百年。只有丝柏才能保持一千三百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