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4 / 12)
军还分出一些专职军队,诸如专供大朝会用的围宿军,大祭祀用的仪仗军,巡幸护驾的扈从军,守卫皇帝财富的看守军,夜间巡逻的巡逻军,保护漕运的镇遏军、修治城隍的工役军,以及负责征讨的由西夏降军组成的河西唐兀军和钦察部组成的钦察军。
明朝之时,禁军分为守备京师的京营及卫戍皇城的上直二十六卫亲军。
京营不只负责守备京师,明成祖数次出边征讨蒙古残元势力时亦以京营为主力,主要分为三大营:五军营,除在京卫所外,每年又分调中都凤阳、山东、河南、大宁各都司兵16万人,轮番到京师操练,故名为“五军”;又五军营分为中军、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营,亦谓五军、三千营,永乐时得边外三千降兵编成一营,故名为“三千”,全营骑兵部队。嘉靖中改名神枢营,还有神机营,全军装备各类火枪及火炮,为当时世界装备最优良的热兵器部队。
平时五军营负责驻守军营,三千营负责巡逻哨视,神机营则掌各类枪炮火器。
皇帝御驾亲征时,则皇帝御营居中,五军营分布防守御营之外,步兵布防内侧,骑兵布防外侧。骑兵之外为神机营布防,神机营外为堤围土墙,周长二十里,上面布置各种竹木枝刺为障护。
上直二十六卫亲军初建时原本只有十二卫,分别为金吾前卫,卫戍皇城南面、金吾后卫,卫戍皇城北面、羽林左卫,卫戍皇城东面、羽林右卫,卫戍皇城西面、府军卫,卫戍皇城南面、府军左卫,卫戍皇城东面、府军右卫,卫戍皇城西面、府军前卫,负责皇帝近身侍卫,又称“带刀舍人”、“带刀侍卫”、府军后卫,卫戍皇城北面、虎贲左卫,卫戍皇城东面、锦衣卫,名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侍卫、仪仗、缉捕、诏狱、旗手卫,掌皇帝御驾金鼓、旗纛,并随御驾出入及守卫四门,称为上十二卫,除府军前卫、锦衣卫与旗手卫外,其余诸卫俱都巡警京师各门。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靖难成功,本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擢升北平燕王三护卫为亲军,巡警京师各门:羽林前卫、金吾左卫、金吾右卫。
永乐四年再擢升原北平都指挥使司七卫为亲军,巡警京师各门: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
宣德八年增设四卫,掌随驾护卫: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
以上二十六卫俱称亲军都指挥使司,不属五军都督府管辖。
到了清朝刚入关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