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既得陇 (1)(3 / 23)
给你了,至于拿不拿得下,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不仅如此,邓禹更是将朔方也一并相送,道理也是同样。
鉴于隗嚣的名望和实力,尽管隗嚣接受了邓禹的封爵,名义上已经是刘秀的大臣,刘秀却丝毫不敢掉以轻心,隗嚣的翅膀太硬,必须加倍笼络才行。刘秀凡与隗嚣来往,并不以皇帝自居,用的都是国和国之间的礼节,表示平等;对隗嚣则以字相称,以申敬意。
刘秀又命表兄来歙前往天水,常驻隗嚣身边,类似于现在的驻外大使,既方便彼此沟通,也有卧底监视之意。隗嚣、来歙,再加上河西的窦融,昔日的长安三杰,至此重新聚首于西北边陲。
建武三年,冯异替换邓禹,镇守关中。陈仓人吕鲔拥众数万,结通公孙述,寇掠三辅。隗嚣与冯异合兵,大败吕鲔,吕鲔逃入巴蜀。
此役过后,隗嚣向刘秀上书奏捷。这本是喜事,却也给刘秀出了一道难题。
西汉和王莽之时,帝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合而为一,都在长安。而如今,帝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已然分离。刘秀的洛阳虽然成为新的政治中心,但长安的大部分文化精英都投奔隗嚣,因此,新的文化中心却在隗嚣的天水。
隗嚣每所上书,都由饱学之士代笔,华文美章,粲然可观,当世士大夫竞相讽诵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可想而知,刘秀给隗嚣回书,面临着文化上的巨大压力。天水这边的知识分子们,也许正在抱臂而观,等着看洛阳朝廷的笑话呢。
给隗嚣的回书,绝非一篇简单的文章而已,往大了说,它关系着统战工作的成败,往更大了说,它代表着帝国的形象,甚至关乎国格。
要想征服隗嚣,文化先于武力。一篇好的回书,作用不亚于千军万马。
中世纪学者奥卡姆曾经对巴伐利亚国王路易四世说过一句名言:“你用剑保护我,我用笔保护你。”诚然,术业有专攻,帝王只须紧握宝剑,至于诏书之类,自有尚书代为执笔。
尚书先后拟了数稿,刘秀皆不满意,索性自己动手。
作为当年太学的一名辍学生,刘秀亲笔给隗嚣写下这样的回书:
〖慕乐德义,思相结纳。昔文王三分,犹服事殷。但弩马铅刀,不可强扶。数蒙伯乐一顾之价,而苍蝇之飞,不过数步,即托骥尾,得以绝群。隔于盗贼,声问不数。将军操执款款,扶倾救危,南距公孙之兵,北御羌胡之乱,是以冯异西征,得以数千百人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