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番外】【日常】(十一)(4 / 7)
断的有问题暴露出来——当然一直不变也会有问题冒出来。这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感觉,还有明知道有哪些弊端还要硬着头皮改变不了的无奈……我甚至觉得自己会不会选错了路。”
崔季明摊开手:“别那么瞧得上自己了,历史又不是你一个人决定的。你做出这么个选择,在我看来也都是一步步推到现在的别无选择。你心里最烦的是,以前自己在朝堂上一手遮天惯了,如今不得不妥协一些,或者说事情不再能像想当然那样进行下去,甚至三天两头还会被群臣顶回来,你当然不高兴了。”
殷胥可不会承认:“我是那种人么?”
崔季明笑:“谁知道呢。优处当然很多,单是这几年,特别是曌出生后的这几年,朝野天下诞生了多少文豪英雄,半个朝野的人都是一个门类里出门拔萃的大家。各大营内的武将的水平也都提升——”
殷胥轻笑:“说这个,不就是为了自夸。”
当然,此事跟崔季明有莫大的关系。
先是崔季明坐月子期间,打算写本兵法书,当时舒窈恰好怀孕不能去川地,在家中憋得无聊,便由崔季明口述,她整理写下,通力做了一本《季公兵法》。
当然奶着孩子的崔季明,看见季公这两个字,内心也相当微妙。怎么就在书中变成了个老男人呢。
她打仗是个战线策略上异常胆大,行军带兵中龟毛到极点的个性,在书中也完全体现出来,先是按照练兵,行兵,调查和军队管理等几个大项,写了不少崔季明掏心窝子的小经验,中心思想就是——细心,多思,随机应变。然后她也分析了几场自己的大战,分析了周边各个小国的作战特征,分析了一些地域上的限制和优势,但最后崔季明也写道,这本书具有时效性,只提供了一种思考方法,但几十年可能周边小国改变,河流也可能改道,地形也会发生变动,一切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崔季明对待打仗是十分赤诚的心态,所有能在战场上多争取一分胜算的事情,所有她知道的事情,她都想说出来。第一本编写的时间不长,殷胥怎么看怎么喜欢,便要人迅速刻成雕版,印刷出来,给各地军营和朝堂群臣。
在此之前,这样的百科手册一样的兵书并不多见,再加上大邺文武不分家,几乎所有的高官小吏的书架上都会摆着有这本书,民间流传也极广。此后,就有朝臣提议,大邺有培养士子文人的一套体系,而且在这些年愈发成熟,为什么就没有培养武将的体系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