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番外】【日常】(十一)(5 / 7)
大邺虽然有武举,但是武举的考察内容和实际打仗关系不大,也很难得到重用,就渐渐被荒废。殷胥和崔季明商议了许久,就决定建设武备院,也基本可以说是军官学校的雏形。虽然在他们之前,前秦苻坚有开设过教武堂,但是不成规模,很快随着前秦消失了。
武备院最早只有将领科,或者也叫指挥科,分设水陆两部,和国子监一样有三大官学,分别在洛阳长安和建康。像是长安洛阳的陆部就很强,而刘原阳是建康武备院的名誉上的祭酒,建康附近又有水军大营,水部就很强。
到如今开设近五年,又增加了一些杂部,比如器械部,基本就是研发攻城守城器械以及应对策略,也有学习如何培训士兵使用这些军械。另有一些人数比较少的,比如兵器工程,用来制作研究兵器与防具,如何降低成本,提高功效等等;还有哨兵侦查,这些人中有混杂一部分北机的年轻一代,神出鬼没的珠月姑姑居然还在洛阳带过课,崔季明看她居然跟十五年前一样,脸上褶子都没有多一道,也有点佩服她了。
十二岁以上都可以直接考取武备院,地方上也设立了些州院,但是朝廷严禁了像私塾那样的个人开设的武备院。直接去募兵的话,各地方将领和大营每半年都有一些名额,可以直接推选军中士兵来学习。
到去年,在武备院学过的最早一批生徒,可以说是完完全全毕业了。就在他们以为自己可以直接进入各个大营成为将领的时候,殷胥冷不丁发布了一条指令,没有带兵经验的武备院生徒,最早担任的职务不可高于校尉,且此职务在无战状况下最少担任一年以上,有三次以上带兵经验者可缩短至六个月。
在今年,这些科目上随着这两三年生徒数量激增,对于将领科的分科也越来越细致,不少地方将领都轮流来到三座官学代课过,甚至连考风这种连大字都写不出来几个人,也在长安教过两个月。在诸位将领的商议下,单将领科分了几类课程,比如最中心的实战作战指挥科,以及研究各类兵种战斗规律的战术科,从《孙子兵法·形篇》中就开始诞生的战略运筹科,还有吃喝拉撒睡都要管都要考虑的作战后备科。
看似分的突然,可武备院已经够晚了,毕竟国子监的分科分类,已经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完备了。
想要做个履历高大上,年轻就能被托付重任的将领,基本是每一科都必学。
不过在大营里摸爬滚打,纯粹靠拼杀上位的将领也有很多,朝廷只是规定,带兵两万以上的将领,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