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3)(12 / 22)
直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海军过高的要求成为了设计这的最大难题。当时接到标书的六家造船厂(大沽,武汉,南京,福州,高雄,海口)都没有拿出让海军满意的设计方案,问题的焦点就只有一个,2000吨的排水量,根本就无法容纳下海军的所有要求。
到了17年底,无奈之下,海军只有修改标准书,将战舰的排水量提高到了2500吨,其他标准不再降低,并且要求船厂尽快拿出新的设计方案来。
18年初,六家造船厂拿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这次,六家造船厂都下足了功夫,因为这些造船厂都知道,驱逐舰的单价虽然不高,但是一批订单下来就是几十艘,最终有可能造几百艘,这绝对比建造那些主力舰划算。虽然最后的生产任务会被分配到别的造船厂(海军的惯例),但是巨额设计经费,以及在建造任务中分到的大头,这些都足够的吸引人了。
经过海军装备技术办公室的详细审议,六家造船厂的方案最后只保留了一个,南京造船厂的方案胜出。很快,海军就下达了详细的设计工作,要求南京造船厂必须在年底之前拿出完成的设计方案出来,并且争取在19年就动工建造第一批战舰,争取在22年之前将海军五大舰队(没有包括第五舰队)里的驱逐舰全部换新。
当时战争已经露出了端倪,条约延期谈判基本上已经破裂了,在条约实效之后再没任何力量可以约束列强发展海军。战争只是迟早的事情。帝国也在18年初的时候拿出了一份战前计划,预测战争会在23年爆发(帝国是根据各列强的扩军速度做出这一预测的),因此,海军就必须要在23年之前做好战争准备。实际上,海军的扩军计划也是针对23年爆发战争而设定的。如果新驱逐舰能够按照海军制订的计划顺利装备部队的话,那么在23年的时候,帝国所有一线舰队都将用上驱逐舰,把老式驱逐舰撤下来用于护航作战。这个计划本身没有问题,可问题是,海军仍然过高的估计了新技术带来的进步。
全面设计开始之后,问题一个个的暴露了出来。首先是新型鱼雷没有确定,随后是声纳系统的安排,然后是155毫米火炮的设置问题,接着又是深水炸弹的布置。到后来,海军甚至要求驱逐舰搭载水上飞机!结果,所有的问题集中到一起之后,驱逐舰的排水量不得不再次增加,超过了海军规定的2500吨的限制。
18年底,南京造船厂拿出了一份详细的设计方案,新型驱逐舰的排水量增加到了2750吨,按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