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与烈日比辉(3 / 5)
的设备,其重量也超过了轰炸机的承载能力,而且体积更是大到连地面运输都不可能。而按照要求,要用“鹏”式轰炸机投掷原子弹的话,那么其重量就得控制在9吨以下,而且最好控制在5吨左右,这样轰炸机才能够达到最大作战半径。同时,原子弹的外型尺寸最好能够控制在弹舱可以容纳的范围之内,最大尺寸不能够超过轰炸机停在地面时,弹舱顶部与地面的距离。也就是说,原子弹要具有实战使用价值,就必须要完成小型化工作,不然就最多只是拿来吓唬人的实验装置而已。
原子弹的具体结构设计也很重要。不说别的,气压高度引爆装置就必须要做到足够的精确。当然,以原子弹的威力,就算引爆高度高一点,或者是低一点,对其破坏效果也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最关键的就是可靠性,绝不能因为引爆器出故障,让原子弹在投下后根本就炸不响!
运载工作的改进问题也很关键。现在已经确定由“鹏”式轰炸机来投掷原子弹,而且设计原子弹的工程师也已经保证,肯定可以让原子弹装到轰炸机上去。问题是,轰炸机肯定要根据原子弹的外形进行改进,而且其内部结构,特别是弹舱结构也要改进。比如普通“鹏”式轰炸机的弹舱内就设有两条并排的炸弹挂架,可以挂十几枚,甚至是几十枚炸弹,而在投原子弹的时候,只需要挂一枚炸弹,而且炸弹挂架的承载能力要高得多,就得对弹舱的承力结构进行调整。
飞行员的问题并不大,麻烦的是,现在科学家知道原子弹的威力有多大了,那么怎么保证投下了原子弹之后,轰炸机能够逃出爆炸杀伤范围,而不是被原子弹给干掉呢?高空投弹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这样炸弹落下的时间会更长,飞机也就有更多的时间逃出危险空域。可这仍然不够,必须要给原子弹装上减速降落伞。
投弹的精度也有要求,当时负责该项目的陆航将领要求轰炸机飞行员能够在8000米的高度上,将炸弹投到一块篮球场大小的靶子上去。这个要求就有点过头了,说白了,原子弹那么大的威力,就算是投偏了一点,对其杀伤效果也没有什么影响吧。只是负责投掷原子弹的部队是帝国最精锐的战略航空兵飞行员,对其要求自然就高得多了。
可以说,在首相的直接命令下,各项工作的速度都加快了不少,只是当时薛希岳还没有决定是否立即使用原子弹。毕竟罗云冲的战略轰炸已经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效果,“橙色作战”也已经全面拉开,只要美国出现饥荒,那么战争也会很快结束,有必要在这最后的时刻用上原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