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与烈日比辉(4 / 5)
弹吗?
科学家可没有管这么多,当时“盘古计划”的科学家利用首相的支持,不但在加紧做好原子弹轰炸的准备工作,还积极的展开了另外一项研究工作。
原子弹产生巨大威力的基本原理是重核在裂变的时候会损失质量,而质量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可是在第一次实验爆炸之后,科学家们发现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裂变对核材料的利用效率相当低。当时20公斤的铀235实际上只损失了不到1克的质量,也就是说,核材料的利用率不到两万分之一。这是核裂变的一个天生的缺陷,毕竟重核在裂变成轻核的时候,损失质量只占到了原子核质量的很小一部分。那么,有没有别的办法来提高核材料的利用效率呢?科学家们想到了另外一条途径,那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的作用原理与核裂变一样,也是利用物质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时候损失质量产生能量,只是其作用方式完全相反,核裂变是重核裂变为轻核而损失质量,而核聚变是轻核聚变为重核而损失质量。当时理论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突破,证明氢院子的同位素氘与氚都会在聚变的时候释放出核能,而且其释放核能的能力是裂变的千倍以上!
实际上,在研究原子弹的时候,科学家们就已经注意到核聚变时释放出的能量要大得多,只是在经过了理论计算之后,科学家们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核聚变方面的研究,原因只有一个,要使轻核聚变成重核,需要上亿度的高温,而当时是没有任何人为手段可以达到这么高的温度的。也就是说,不可能通过人工的办法实现核聚变。
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科学家们找到了火种,通过测试,原子弹爆点的温度完全可以引发核聚变。也就是在第一次核实验装置爆炸之后,就有科学家提出,用原子弹作为雷管,引发核聚变,制造出一种威力更大的炸弹来。
当然,要制造出氢弹(这是后来的称呼),绝不是理论计算那么简单的事情。当研究深入下去的时候,很多问题就逐渐暴露了出来。不说别的,氘与氚都是气体,而气体的密度是相当小的,而要提高密度,就要设法将氘与氚变成固体,而这就需要零下200多摄氏度的超低温,而当时是没有办法长期保持这种低温的,因此,要制造出氢弹,在没有取得技术突破,或者是找到别的办法之前,那不比登天容易多少。
对科学家来说,最缺的实际上还是经费的问题。“盘古计划”的目的就是要制造出原子弹,而且当时还没有第二个国家制造出了原子弹,因此当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