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折戢(2 / 5)
给美国太多的准备与反应时间。这有点像是在亡羊补牢,更像是在加强压力,或者说是政治讹诈。
关于帝国是否丢失了一枚原子弹的最重要的观点不在战场上,也不在帝国这边,而是在德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的时间上。
当时,大部分人都认为,德国在核武器理论技术方面是相当先进的,因为德国有世界上最好,最多的核物理学家,可问题是,制造原子弹仅靠理论是不够的,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就是原子弹的理论基础,而且原子弹的理论并不复杂,最大的问题是在工程上。也就是说,原子弹本身是一项工程,一项复杂的,需要巨大投入,更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庞大工程。特别是时间,不管投入有多大,没有足够的时间,任何国家都造不出原子弹。
“盘古计划”从启动,到完成第一次核爆炸实验,前后超过了七年,就算前期有所耽搁,但是其研制时间不会少于五年。而这可以说是当时很多国家研制原子弹的最低时间门槛了,而这个时间是由生产核武器用的核材料的速度所决定了的。那么德国有可能用更短的时间生产出原子弹吗?
首先是德国在战时有没有能力生产核材料,这是最大的疑点。战前,德国的核研究中心设在霍耶斯韦达,也就是德国柏林东南部,可是很快就里就遭到了俄军的威胁,随后英国轰炸了德累斯顿,德国被迫将核研究所先转移到了柏林西面的勃兰登堡,然后又转移到了南部阿尔卑斯山区的兰茨胡特。
这两次大转移对德国的核计划影响非常巨大,不说别的,光是核反应堆的转移与运送就是一件大麻烦事,这几乎等于重建了两次核反应堆。可以说,这两次转移至少让德国研制原子弹的进度慢了两年以上。
除了转移之外,德国还受到过一次严重的打击,那就是设在挪威的重水厂被英国破坏掉了。而重水是生产原子弹最关键的原料之一,可以说,英国特种兵炸掉了挪威的重水生产厂,对德国核武器研制计划的影响是致命的。
可以说,德国与美国都是在重水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如果当时美国得到了那几百吨重水的话,也许在29年的时候也造出了原子弹,同样的,如果德国设在挪威的重水厂没有遭到破坏的话,也很有可能在战争结束前就造出了原子弹。可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重水供应,核反应堆就难以正常运转,而仅仅依靠提纯铀235,需要的时间,以及制造原子弹的难度都大了很多。
在资金投入上,德国能否在战时保证为核计划提供足够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