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2)(17 / 22)
的时代。高岭土的采用,釉的发明和发展,以及烧成温度的提高,都为瓷器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然而,由于商周时期原始瓷器的加工制造过程还不很精细,胎和釉的配料还不很准确,温度控制和火候掌握还不够熟炼,所以和后来瓷器相比,质量比较差,因此叫它“原始瓷器”。
1924年,在河南信阳擂鼓台曾经发现了汉和帝永元十一年(公元99年)的早期青瓷。近年来,又在浙江上虞一带出土了东汉后期的青瓷。解放以后,从遍及我国南北的墓葬中,出土了许多东汉、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器皿。其中,在南京石门坎发现三国时期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的青瓷?和砚,在南京光华门外赵土岗的墓里发现赤乌十四年(公元251年)的越窑上虞袁宜所作青瓷水注,在江苏宜兴周处(240—299)墓发现了西晋元康七年(公元297年)的艾青瓷器。这些青瓷,胎质细腻坚致,通体施有颜色浓绿的厚釉,已经离开了早期原始青瓷施釉薄颜色淡绿的阶段。此外,在浙江上虞帐子山还发掘出两条东汉龙窑,长度有十米以上,据研究这种窑的烧成温度已能达一千二百五十摄氏度。根据这些有确实年代可考的出土文物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东汉到六朝时期,已经发明了瓷器,并且比较成熟地掌握了瓷器生产。而且在制釉方面,向前发展的迹象更加突出。
瓷器所以引人注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的坯体上施有一种或几种不同颜色的釉药。所谓晋有“缥瓷”(青白色瓷),唐有“千峰翠色”,柴周有“雨过天青”,吴越有“秘色”,宋代有粉青、翠青、乌金、玳瑁和杂彩,元代有青花釉里红,……这些美名都是对我国历代在制釉方面既有新的发展、又有独特风格的赞扬。
我国早在商周时期就发明了釉药。首先被烧制出来的是青釉,也就是以氧化钙作为熔剂的石灰釉。它是我国传统的瓷釉之一。釉和坯同样是由矿物料制成的,主要成分在硅酸盐、氧化铝、硼酸盐或磷酸盐等。在古代,釉的呈色剂(也叫着色剂)有铁、铜、钻、锰、金、锑以及其他金属元素。所谓汉代多色釉,就是以氧化铅作为熔剂,以铜、铁、锰、钴等金属元素作为呈色剂而烧制出来的铅釉。关于“呈色剂”,只就铁的呈色作用来说明:铁的氧化物有两种:一种是氧化亚铁,呈绿色;一种是三氧化二铁,呈黑褐或赤色。釉中的铁如果用还原焰烧炼,就能变成氧化亚铁;如果用氧化焰烧炼,就能变成三氧化二铁。据分析,在瓷釉中,如果氧化亚铁的含量达到千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