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四节(3 / 6)
,更没有昔日挡者披靡的无敌气概了。李弘的败亡就在眼前,他像董卓一样,最终还是走上了灰飞烟灭之路。
※※※
刘表的攻击之策经过众人多日商讨后,基本上得到了各方的认同。
正月十五,周瑜等人告辞离去,天子和刘表等襄阳文武大臣相送于十里长亭。
在回城的路上,蔡瑁和刘表同乘一车,他对战局忧心忡忡,认为曹操、孙权、刘备等人未必会遵从圣旨,相约出兵。
“各家有各家的利益,指望他们为了振兴社稷而不惜倾尽全力,显然不可能。”刘表坦然说道,“但目前的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如果能趁此良机击败李弘,或者把李弘赶回河北,维持南北对峙之局,各家还是非常愿意。”
“其实,我不指望曹操、周瑜能一鼓作气打到黄河,也不指望刘备能攻克关中,更不指望孙权会指挥水师杀进青州。我只希望曹操、周瑜能齐心协力,屯兵江淮,把青兖和豫州的兵力拖在东路战场;只希望刘备能威胁关中,尽可能激化长安矛盾,让长安混乱不堪;只希望孙权不要在这个时候背信弃义,倒戈相向,如果他能以大局为重,维持长江南北两岸的稳定,我就感激不尽了。”
蔡瑁长叹,“这三家真正能指望的就是刘备啊。刘备在巴蜀立足未稳,对襄阳恭恭敬敬,一直信守和荆州共理益州的承诺,对黄忠、李严、诸葛亮等荆州文武大吏也予以重用,这次还主动请辞益州刺史,请刘琦西上巴蜀,算是给足了襄阳面子。如果他能倾尽全力,杀进关中,将迅速改变北方局势,对我们北上收复中原非常有利。”
“玄德有玄德的难处啊。”刘表摇摇头,苦笑道,“他先是杀了赵韪,得罪了一大帮巴蜀大族,庞义和严颜等人一气之下,干脆投靠了长安。接着他又逼走了刘璋,几乎把巴蜀所有的高门大族和东州士人(流寓士人)得罪光了,这个时候他能拉拢一批巴蜀士人稳住益州局势,已经是难能可贵了。我没有接受玄德的请辞,让刘琦西上,正是担心我们互相猜忌导致巴蜀局势恶化啊。此刻玄德如果指挥巴蜀和汉中的军队大举北伐,谁敢保证巴蜀不乱?谁敢保证益州的军队不会临阵倒戈?”
蔡瑁面显失望之色,一脸沮丧,“如此说来,此次我们要想稳住南北局势,完全要看北方是不是自乱阵脚,自毁长城了。”
“是啊,李弘、李玮、张燕等人连出昏招,加剧了北方各势力之间的矛盾,想不败都难啊。”刘表说道,“我们只能冷眼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