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远方的消息(下)(4 / 9)
钱后,没有投入民用,反而学着宋朝富商的豪阔,大肆购买奢侈品,其中包括宋朝的丝绸与玻璃制品,其实许多钱倒留回了宋朝。
如果按照耶律焘蓉与萧孝穆的想法,将这些钱全部投入到国家用费上,包括开发技术,民用军用等等。那么就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毕竟契丹人口数量少,这么分摊下来,每个人所获都不会太低。
可现在契丹衰落,朝廷威信降低,辽兴宗需要各个贵族与部族支持。结果在他们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交出大部分钱款来。
但在萧孝穆的治理下,契丹还是能唯持得过去。只是因为与赤脱脱的数次战争,死伤惨重,导致契丹人许多家庭妻离子散,反过来不得不加重税务。但饿死人的情况还是很少发生的。
现在出现大理逃往宋朝的局面,一部分是因为逃避战乱,一部分是两国收入悬殊太大。与草原相比,宋朝还是有许多不公平的情况,但在契丹人眼里也是天堂了。
这些大臣哑口无言。耶律焘蓉说完后,立即引来许多附议之声。无他,这些官员家中也有投资,一旦禁商,他们损失也很大。
耶律焘蓉等他们说完了,又问了一句:“要知道通商让国家带来多少收入,你们有没有算过?”
契丹现在失去了幽云十几个州,这一年发生了几次大的战争,小战争更是不计其数。不是收入不足,而是开销太大。可以说不管是资金流向宋朝,还是流向契丹,契丹商业税收增加许多。但耶律焘蓉还没有动作好,收入增加,可资金却越来越集到少数人手上。反过来民族矛盾激化。耶律焘蓉同样也是一愁莫展,这一点不是她智慧不足,毕竟她不能做到象宋朝那样,将矛盾转移到新大陆上。剥削狠了,咱们离乡出走,照样有一口饭吃。
那怎么办?不能眼看着宋朝这个软刀子割,虽然很温柔,也是致命的温柔。最后逃不了象西夏那样的命运。
怎么办?还是加强巡逻,同时下令契丹商人不得在宋朝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不管你带了多少人前去宋朝,可半年后人得回来。还有派使者到宋朝,不是宋朝杨文广带回来种子嘛,给我们契丹一批。这是当初协议就签订好的。只有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增加,百姓不愁温饱,宋朝的蛊惑力自然会下降。
赵祯一听,行啊,给你一批种子。可我们种植的本来就不多,加上驻军吃掉不少,想要多很难了。你们慢慢去耕种吧,只要有本事等到那一天。
张方平更是一笑。石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