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庄子的大宗师教我们如何做人 一(2 / 3)
的境界教你要有这种认知的高度。而并不是说,人死了就变成另外一种物了而人的意识还存在,并不是这个意思。可道教和信仰迷信的人会这么认为的,古代人大多数人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毕竟那个时候人类的知识还是有限的,要别人都唯物主义,是不可能地。
而作为真正地道家,不是这么认为的。
作为道家,是要有这种认知的境界、高度,要认识到这一点。你不能达到这个认知的高度、境界,你可能永远都不会懂得道家学说。
因为道家学说或者说是庄子学说是唯物论的,不是唯心论也不是消极虚无主义。解读者带着自己的认知成见去解读,就无法读懂。只有真正理解了道家的道,才能读懂老庄哲学。
总之带着“成见”去解读,你就永远无法读懂。
关于“成见”,庄子在“齐物论”篇里也解读了。一个人不改变成见,就无法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就只能永远做一个“从众者”,人云亦云,糊里糊涂地生活着,过影子一般的人生。
影子的人生,庄子也在“齐物论”里讲了。
所以说庄子内篇第二篇齐物论非常重要,没有读懂齐物论,后面的文章你就无法读了。
庄子内篇第三篇养生主,讲人与社会的关系,主要讲社会的关系,从理论上讲的。庄子把社会比喻成牛,庖丁解的是牛,而庄子解的是社会。如果你理解了社会关系,社会在你面前就简单多了。
在庄子面前,社会是很简单的,并不是世人所认为的那样:社会是很复杂地。
因为社会是由一个个个体的人组合而成。你只要搞好与周围人的关系了,社会、国家、组织、企业等等,在你面前就瓦解了。
庖丁解牛,把一头整牛都解散了,了不起。而庄子一样了不起,他把社会化整为零,化为一个个个体,社会、国家也一样解散了。
养生主讲养生,庄子告诉我们,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我们用有限的生命去学习无限的知识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凡是有利于生存的知识,我们就去学习。凡是不利于生存的事,我们都不去做,让自己活到终老,照顾好家人,你的人生就很了不起了。
说得更直白一些,养生主告诉我们的是:在任何环境下,在任何时期、任何朝代你都能活下去,你就是一个懂得养生的人。
然后在第三篇养生主的后面,庄子解释了一下,人为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