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一章伐蜀(下)(2 / 4)
时哭笑不得,这些老家伙难道一个个都这么喜欢逞能吗?而且军令状这种东西岂是儿戏,怎么能随便立下?
而且历史上一般像这样不服老的,最后的下场往往都不怎么好,所以此时杨渥反而有些后悔起来。
不过一来话已经说出口,而且周本本人也坚持要领兵,二来除了周本外,最合适的领兵人选也就李承鼎一个,但李承鼎如今还担负着怀州、卫州、泽州、孟州这四州的防守重任,轻易离开不得,除此之外就没有比周本更合适的领兵人选了。
所以犹豫了片刻后,杨渥最终还是决定让周本领兵。
不过考虑到历史上后唐伐前蜀时的实际领兵之人乃是郭崇韬,杨渥也决定这一次也让郭崇韬担任大军的军师;若是再加上驻守关中的柴再用,想来也出不了问题。
除了北路大军的统帅外,南路的统兵将领人选很快也确定下来由刘信担任。
这样一来,南路由刘信统领三万大军从归州入蜀,北路则由杨炅、周本、郭崇韬、柴再用四人共统领五万大军从凤翔发起进攻,南北夹击,定能一举将蜀国拿下。
计议已定后,吴国的战争机器很快就运转起来,各路大军开始调动。
南路军那边,吴军一直都有三万禁军驻守在江陵府到峡州一线,随时都可以动用,真正需要调集兵力的是北路军。
目前吴国在关中的驻军并不多,只有三万人,而北路军按照计划将有五万兵力,此外关中还必须留下足够兵力防守,所以除了原本的驻军外,至少还需要调动三万人过来。
这么多的兵力调动,自然不可能瞒过蜀国;再加上去年派张延翰出使蜀国,固然是摸清了蜀国的情况,但同时也让蜀国起了警惕之心,加强了利州、梓州等地的防备。
为了尽可能的迷惑蜀国,让蜀国放松警惕,在调集军队的同时,杨渥又对外放出谣言,声称即将出兵讨伐唐国;与此同时,杨渥又派遣张延翰再次出使蜀国,并以敌国之礼向王衍写了封信。
信的开头,杨渥用的是“大吴皇帝致书大蜀皇帝”这个称呼,而信的内容也多是传达两家交好之意。
杨渥甚至还专门让张延翰带了一些吴国特有的珍玩等送给王衍作为礼物,以示交好。
这样的举动若是王建还在的话,肯定瞒不过他,但王衍虽然继承了蜀国的基业,却显然没有继承王建的狡诈。
在见到杨渥的书信,又收到杨渥送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