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财政改革(3 / 6)
地刺史和将领们即便掌握了兵权,但他们的后勤供应却不得不依靠中枢,这就最大限度的杜绝了地方势力坐大的可能。
之后这二十年里,吴国正是依靠着高度集中的财政制度,以及其他各种手段,共同保证了吴国的集权,让杨渥能专心对外,而无需担忧内部动乱。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杨渥的这项制度其实就是仿照历史上北宋的财政制度,所以在继承了这项制度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继承这项制度带来的不利一面。
历史上北宋财政太过集中,结果使得地方被削弱得太过,以至于不管是面临外敌入侵,还是遭遇天灾,或者要建一些大的工程等,都只能依靠朝廷,地方上却没什么作为。
此外,以前的政策是将地方收入大部分都收归朝廷,但地方官府不可能不花钱,为了应对开销,许多地方官都不得不设立各种名目来收税,这反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如今吴国还算强盛,所以看不出有什么问题,但若是时间持续久了,地方被过度削弱的问题就会凸显。
所以杨渥想着,如今吴国削弱地方势力的努力已经基本成功,朝廷的威严也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吴国掌控的地盘越来越大,光靠朝廷很难管控过来,所以应当适当给地方财政松松绑。
杨渥决定进行分税制,具体来说就是,各州的税收五成上交朝廷,一成交给各省调度,剩下的四成则留在当地州府。
若是按照之前的财政政策,地方每年的税收除了留下必要的用作开支外,其他的都要上交朝廷,如今却有近一半的收入留在地方。
所以经过改革,地方财政收入必然会大幅度增加,而朝廷的财政收入相应就会大幅度减少。
为了配合这套制度改革,相应的一些原本由朝廷负责的支出,此时当然也要转给地方来负责。
比如以前负责各地治安的厢军,其军饷供应全部由朝廷负责,经过改革后就会由地方负责。
当然,为了避免地方势力再度扩张,杨渥对各地厢军的人数也做了一些限制。
除了实行分税制外,第二项重大改革就是恢复征收现钱。
当初淮南时期,商业还不发达,市面上现钱流通不足,而且每年到了收获季节,一些不法奸商就趁机打压粮食价格,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淮南的两税法改为征收实物。
这样做虽然麻烦了一点,但对于百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