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传位(大结局)(3 / 4)
这一点外,杨渥自己也感到身体一日比一日差,精力也远远比不上当初,又何必苦恋权势呢?
而且纵观历朝历代,在皇位传承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在王朝建立的初期更是如此。
汉朝初年的吕后,唐朝初年的武则天,北宋太宗,明朝靖难之役等等,更别说还有许多王朝都是在初期就出了乱子,皇位被异姓给夺去。
吴国立国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统一天下的时间有三十多年,看上去很长,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若是杨渥能顺利将大权移交到杨琰手中,再传承个十几二十年,那么吴国经过从杨行密到杨渥,再到杨琰的三代传承后,统治基本上就能稳固下来。
而像这种传承日久,已经深入人心的王朝,其他异姓再想夺取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比如司马炎夺取曹魏,宋齐梁陈先后交替,还有北朝的西魏、北周、隋朝的交替等,这些王朝之所以如此轻易就被人替代了,说到底还是立国的根基不够稳固。
而像汉朝、唐朝等传承够久的王朝,要想篡位就没那么容易了,曹操也好,朱温也好,他们的地盘都是一手一脚打下来的。
对于杨渥来说,既然自己已经老了,那还不如趁着现在头脑还清醒的时候就完成皇位的交替,这样自己还能帮扶杨琰一程。
等到几年后,杨琰彻底掌握了权利,到那时自己也就能完全放手了。
杨渥的决心无法变更,第二年二月,杨渥在洛阳正式宣告逊位,称太上皇,由太子杨琰登基,并接受百官朝贺。
逊位之后,杨渥避居宫中,新帝杨琰每日都会前去探望。
三个月后,杨渥忽然思念起江南的风光,再加上此时杨琰已经基本掌控了朝局,于是决定乘龙舟回金陵。
一路上,从洛阳到江都,百万人沿河道守候,为太上皇送行,至金陵时,更是受到无数百姓的热烈欢呼,“万岁”之声此起彼伏。
江南各地的官员更是纷纷前来,想要觐见,然而杨渥却全部加以回绝。
到了金陵后,或许是这里的气候更加宜人,所以杨渥的身体居然越来越好,仿佛活出了第二春一般。
可惜,这一切依旧挡不住身体的不断衰老。
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朝中的局势在杨琰的掌控下,一切都显得井井有条,国中的人口持续增加,商贸持续繁荣,农业接连丰收,许多人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