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决战上党(十二)(3 / 4)
峪韩军大营正对面不到一里地的平丘,这里是周坎的主营所在。中军大帐之内,周坎、高行周、李小喜及几名高级虞侯军官正在商议军情,十多名低级参军正在另一侧制作地形沙盘,赵在礼一眼扫过去,沙盘已经制作完成近一半,石峪的形状大致露出了端倪。
周坎和赵在礼很熟悉,原来都是健卒营的老人,只不过那时候赵在礼是周知裕的亲卫,地位比周坎高得多。他一见赵在礼,立刻拉到身旁坐下,口中道:“老赵来了?这次出战立下大功,功劳和奖赏肯定少不了。某已让人向高平报捷,但最后的军报还得你来写。”
高行周和李小喜等人也纷纷向赵在礼致贺,赵在礼心中舒爽,脸上却紧绷着,以谦逊之词淡淡回应。
几句闲话带过,周坎将话题拉到当前的战事上来,让赵在礼也参与讨论。赵在礼听了一会儿,听出了大致的意思,原来大伙儿讨论的是如何做好从襄垣到石峪这十多里路的后勤保障。
燕军体系的战前军议氛围源自李诚中所穿越而来的后世,提倡议事中平等,凡有资格参与军议者,谁都可以畅所欲言,主官不得以任何借口对不合己意之论施以惩罚,也就是说,不会像外镇那样,军议中的军官们战战兢兢,生怕说错话被拉出去打板子,更不会因为与主将意见不合而被拖出去祭军旗。当然,一旦主官形成决定,则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背。
周坎等人议论了片刻,见赵在礼半天不吭气,眉角却似拧成了一条绳,便问:“老赵,想到什么了?说说!”
赵在礼听了周坎的询问,当即道:“以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这次来到石峪后忽然觉得,咱们要打石峪,这十多里地带来的不便相当麻烦,那么李嗣源要打襄垣,就不觉得这是麻烦么?他把大营按扎在这里,难道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
帐中诸人都愣住了,相互间对视了几眼,周坎道:“老赵,你是说……”
赵在礼道:“要么,李嗣源根本没有攻打襄垣的意图,把兵摆出来,只是做个样子……”
高行周摇头道:“可是这与之前几日他主动派出骑兵的举止不符。”
赵在礼点头:“不错,因此,这个原因可以排除。那么,他这么做是为什么?引诱咱们主动攻过来?某觉得这个可能比较大,如此一来,他之前以骑兵主动出击的目的也能略微解释得通。”
一旁的陈姓虞侯插话道:“引诱?设伏?可能性不太大,从昨天至今日,已经撒出去很多探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