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5)(2 / 10)
爱吃的。这一开口,算是彻底打开了苏建忠的话匣子。他从粥饭面食开始讲,到不同肉类的脾性,最后以汤收尾。比较遗憾的是,因为身体不好,有许多忌口之物,便不能和他一起大吃四方。
谈到兴起,难免就有饮食变迁的历史。
苏建忠颇有感概,近年颇起了崇古的风气,也不知从哪儿来的。开饮食店,总要沾宫廷二字;若实在不着边,一定要编一个传说,某某家族某老人意外得什么食物做成什么好吃的;两者均无的话,就来一个少民秘传,传统风味。必定是早时候传下来的,其实也就是个噱头而已。进口的东西万万千,跟历史一样随着时间在变。
这点便触到了方骏的痒痒处,谈性也起来了。他初学厨,自己捣鼓;后来去酒店后厨,跟着练基本功;大学送到国外后,家里彻底管不到他,便很干脆地休学重新申请了厨艺学校。严格论起来,他是中西厨都学,一路辛苦从学徒熬出来的。中餐对火候的精妙控制,对应地方也有类似理论,近年的低温烹饪更是将之发挥到极致。
苏建忠对这又有兴趣了,平时能聊的人本来少,聊到厨事的更少。他手舞足蹈,好几次激动得脸发红。
“天天家里呆着无聊,我自己琢磨了好几个菜。”苏建忠悄悄对他说,“你回去试试看能不能行。不过千万别跟小鼎讲是我自己弄的,她要知道又该骂人了。这死女子脾气和她妈一样,嘴巴不饶人的。你就说是你自己做的,给她试试好吃不。”
老人家是寂寞了,好不容易有个人陪,迫不及待把压箱底的宝贝翻了出来。
方骏滋味复杂地看着那本老笔记本,“叔叔,你就不怕我——”
苏建忠叹口气,挥挥手道,“这些啊,都有什么用?比不上人间的乐趣,这乐趣啊,可不就是开心么。啥啥啥都定个名姓,只有谁能用又谁不能用,没意思透了。”
“这次病发,我真是想明白了。那些身外之物争来争去有什么意思?”
说完,他低头叹口气,“小鼎呀,就是还不甘心。”
方骏回南山会所,找出一套正装让客房那边的人帮忙熨烫处理,自己却翻了小本子看。
牛皮封面,内页已经有些泛黄了,前面某些地方还沾了些不同的污渍。苏建忠的字并不好,但尽量写得规整了,可见其认真。
“平城菜,取材四面八方。因商人走南闯北,口味多元。其中流传最广,口味最细,做法最繁琐,火候要求最高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