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06章 风雨欲来(5 / 7)
里知道,账根本不是这么算的,伤亡应该也是由原本不属于材官校尉的关中青壮承担下大半,但对于如此数量的伤亡,柴武还是感到有些不能接受。
——在材官校尉巨盾司马的防守、强弩司马的掩护之下,匈奴人的第一波进攻,甚至连梯子都没能搭上城墙!
即便是在第二波进攻中,匈奴人趁着强弩司马装填箭矢得空隙搭好了木梯,但也依旧没人能摸到墙头!
单从这两点来讲,柴武对主持北墙防务的舒駿,那是一百个满意。
但柴武对舒駿有多满意,就对这近六百人伤亡数有多么无法接受。
——匈奴人到现在,可是连马邑北城墙的墙垛都还没摸到!
也就是说,这六百多人的伤亡数字,匈奴人几乎是全靠着远程打击手段所完成。
作为曾经的飞狐军主将,柴武实在不是很能理解:在巨盾的保护之下,北墙守卒还能被匈奴那堆破弓烂矢,在一个时辰之内硬生生射出六百人的伤亡数量!
自然而然,柴武脑海中,也出现了一个略有些自责的想法。
“莫非是老夫履任大将军,关中男冬训之事反懈怠了些?”
不能怪柴武有这样的感受,实在是过去这几十年,‘关中良家子’这个身份,在汉室军队打下的名号实在太大了些!
自汉室立至今二十余载,军方将领,基本都是从丰沛地区从龙的开国功侯阶级。
少有的例外,也大部分是楚汉争霸时期判处归汉,出身关东齐、楚等地的‘降将’。
但与军方高层,几乎完全不见关中人身影的状况截然相反:汉室几支具备战斗力的部队,几乎都有三成以上的关中青壮的身影!
部署于长城一线的边防卫戍部队且不提,在内陆,包括飞狐军在内,能得到军官更高评价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关中士卒。
在汉室军方将官看来,相较于豪爽有余,而纪律性不足的燕赵之卒,以及纪律严明,战斗意志却有些薄弱的齐、楚之兵,关中出身的青壮,总是能更好的检具纪律性和勇敢。
原本的历史上,以严格军纪闻名的细柳营,以及程不识所部,几乎都是以关中良家子为骨干力量。
过往几十年当中,从秦末战乱,到楚汉争霸,再到汉室鼎立后的异姓诸侯之乱,关中良家子总是能成为长安中央最坚实的力量。
如此光荣的‘履历’,也怪不得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