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部分(4 / 7)
他身为主考官,并且还是出题官,怎么可能不知道这种截搭题属于阴间题?
但问题是李敏心里苦,他也没得选啊。
科举取士规定,所有考题都必须从四书中选取,结果千百年考下来,能出的考题基本上都出光了。
想想看县试五场就得出十道四书题,府试四道,院试还得出几道。整个大明得多少个县、府,平均下来每年考题得出上千道不算多吧?
更别论考中秀才后,还有更高级的乡试、会试、殿试等等,同样还需要从四书中找寻各种考题。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等加起来,也不过区区几万字,所以越是往后的朝代,想要正常出题就越难。
被逼无奈之下,出题官们只能想方设法,从四书里面东凑凑西拼拼的,搞出了所谓的截搭题。
很多时候看似阴间题是在整考生,某种意义上科举八股文这种僵硬的考试制度,是在搞所有人。
“考题确实难了些,不过也能更好的考验学子们的功底,算各有优劣吧。”
府丞杜时帮着李敏说了一句,他为官也是一步一个脚印上来的,当年担任知县的时候,最为头痛就是每年县考出题,所以能深深理解府尹大人心中的苦。
主考官们还能找到点开解理由,对于考生而言,就完全没得选择,无论多么阴间的截搭题,都必须要想办法写出来。
沈忆宸脑海中思索半天,终于明白这句考题到底怎么凑出来的。
君夫人出自《论语·季氏篇》,代表的并不是某个夫人,而是通指国君的妻子,所以被简称为君夫人。
论语原本想表达的是春秋礼乐崩坏,诸侯嫡妾称号混乱,没有了上下尊卑之分,所有妻子都被统称为君夫人。
阳货这词相对来说简单些,出自于《论语·阳货篇》,这里指的是一个人名,而不是某些不可描述之物,他的名字就叫做阳货。
论语原文中是阳货想要见孔子,结果却吃了个闭门羹,原因就在于阳货本是季氏的家臣,却最终夺取了家主季氏的政权,孔子对于此等僭越之事非常反感,自然不想接见。
其实认真分析下来,这道截搭题并不算是特别阴间,原因就在于“阳货”这个词,在四书五经里面属于独有人名,很容易就能让人想到出处。
截搭题最怕的就是同义词,整个四书里面好多篇都有,你压根不知道出题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