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部分(5 / 7)
指的是哪个。
就拿“公子”这个名词举例,截搭题要用这个词,那简直就是要人命了。因为春秋战国里面诸侯之子,都被称之为各种公子,随便能找出十个八个,你能知道考官指的是哪个公子?
沈忆宸综合这两个名词的关联性,第一反应得出破题关键在于“礼”字上。
无论是没有上下尊卑,还是行僭越之事,都是属于无“礼”。
可以说古代八股文你要是研究透了,并没有初次见识到的那么玄乎,仔细点就能找到破题关键所在。
不过沈忆宸隐约觉得还有其他破题思路,因为“礼”太普通了,自己能想到,旁人也能想到。
想要文章写的出彩,除了文笔好之外,还有就是立意要出色,同时还不能让主考官认为你偏题了。
于是想来想去,沈忆宸决定从“秩序”二字入手,同样能呼应礼乐崩坏的考题,并且还别出新意。
某种意义上来说,沈忆宸这算是一种赌,赌对了就能过府试,甚至能高中府案首,终结自己数年进学下来,还是个学童的尴尬身份。
赌错了最坏结果自然是滚蛋回家,不过沈忆宸之前取中了县案首,理论上会有优待。只要不是错的离谱,主考官依然会给自己取中通过,只是名次不会太高。
而“秩序”这个破题思路,就算偏了也不算太离谱,加上还脸熟了主考官李敏,他应该不会卡自己。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取中保底,沈忆宸才决定赌一赌,搏一搏,看看能不能单车变摩托。
毕竟除了“大三元”外,县试还有着一个“小三元”的称号,连中三元的诱惑,没有哪个士子能抵挡得住!
060 当堂点中
有了破题思路,沈忆宸奋笔疾书,很快两道四书八股文跃然于纸上。
到了五言六韵试帖诗上,这次沈忆宸没有随便写写就糊弄过去,而是很认真的对韵脚用词,至少不能让试帖诗成为自己的绊脚石。
可能是对于这个时代规则越来越熟悉,沈忆宸感觉自己的目标野心也越来越大。
最初选择科举,无非就是摆脱婢生子这种被人轻视的身份,对于名次什么的并不看重,只要取中就好。
而现在随着一步步发展,沈忆宸发觉自己只要利用好身边资源,并不比一般的官宦子弟要差。以前之所以混的如此拉垮,更多原因还是在于摆烂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