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23w营养液加更)(11 / 12)
海外涌入的棉布冲击了他们乃以为生的土布生计。难道不是真的民变?”
胤礽笑了:“原来如此。”
康熙道:“你知道什么了?”
胤礽道:“若儿子不是在出海的时候调查过沿海民间的情况,还真会被他们骗过去。”
胤礽清了清嗓子,给康熙讲了一节经济课。
为何大清在鸦片战争前总能保持对外的顺差?除了禁海令之外,最重要的是,海外的商品在大清并不畅销。
之前说过了,海外现在的商品多以毛呢布匹为主,其他东西都不是大项。
而中国几千年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让普通老百姓几乎不可能去买海外的布;富裕的家庭又习惯穿丝绸,看不上海外的布。
他们没有能在大清卖的商品,大清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又在西方是畅销品。只要是平等的贸易,现在大清铁定贸易顺差。
这就是胤礽敢和西方诸国签署多个平等通商协议的原因。
胤礽道:“所以西方的商品进入大清,不可能影响百姓生计。他们现在卖的毛呢和棉布,还没到跨海而来还比我们棉布便宜的时候。”
现在还没开始工业革命呢。跨越一个大洋的布能便宜过本土的布?你糊弄谁呢。
听完胤礽说完商品的运费成本等经济学概念之后,康熙的脸更黑了。
他现在正沉迷西方的自然科学,还没开始啃海外的政治和经济书籍。
康熙也隐约有点瞧不起西方的思想,认为还是东方更厉害一些。
现在他决定,今晚就开始看西方政治经济书籍。
现在是大航海商贸时代,皇帝还是得懂一些经商的事。至少大清皇家公司不能亏本了。
康熙骂人的时候,下面的官员没瘫。
当胤礽抽丝剥茧说出大清和海外贸易的实质时,下面官员终于瘫了。
在这个时代,就算激起民变,也不足以让官员丢脑袋,如果官员镇压有功,朝中还有人,甚至连乌纱帽都不会丢。
但若是制造民变,这罪名就不一样了。
谋反!
就算上面有人,这也是诛满门的罪,谁也救不了!
见传闻中仁孝善良到有些软弱的太子,居然轻描淡写把民变往谋反上引,他们惊骇不已。
这不是他们知道的太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