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河山(5)(1 / 5)
“应当开始渡江了吧?”垂拱殿内,梁峰站在沙盘前, 看向插着小旗的采石矶。
战报日夜不停, 自江东传来。先是水师入海口直抵京口, 随后水陆并进,压迫濡须口。两边都打得有声有色, 然而人人皆知,唯有步骑渡过长江,才能结束这场战争。
只可惜, 王敦怕是想破脑袋, 也猜不出他们会以何种方式渡江。
“若是此役浮桥立功, 今后王师面前再无天堑可言!”一旁,梁荣也盯着沙盘, 神色激动。
架船为桥, 用来运兵, 是何等壮举。若是此役功成, 赵军再也不用愁江河险阻。
梁峰笑了:“浮桥自古有之,却也要因地制宜。”
是了, 这次南征, 真正的秘密武器, 就是搭建长江浮桥。历史上宋灭南唐, 就是自采石矶建浮桥渡江。不过宋朝怎么说也是一千多年后的事情了, 梁峰一度还担心技术能不能实现,谁知一翻史料,才发现用浮桥渡江, 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
早在《诗经》中,就记载了“亲迎于渭,造舟为梁”的故事。远的不说,就近的。西晋杜预造的河阳浮桥,不还立在黄河之上吗?造浮桥,实在是没什么技术难度。难的在于怎么引开敌人视线,让第一批登陆艇靠岸,建立桥头堡。
也正因此,才有了京口和濡须口两场规模浩大的诱敌战。
如今布局已成,只看这场登陆战,能否顺利完成了。
※
“有敌军操舟渡江!”
对岸这么大动静,采石矶守军当然不会漏看。然而如今驻军不是往东就是往西,哪还有兵力阻拦?那守将咬了咬牙,派出五百人前往拦截。敌军的舢板不多,半渡而击说不定真能拦下。
数百锐士披甲出营,想要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劈浪而来的竹排上,已经有两百多赵军,举起了手中弓弩。
弓弦“嗡”的一震,飞矢如蝗,穿透血肉,把敌人钉在了地上。几艘竹排抛下沉重的铁锚,稳住船身,搭起了弩阵。剩下的兵士则手持宿铁刀,冒着箭雨一跃而下,踏水向岸边冲去。
浅滩半渡,最是凶险。只是箭弩,就能让无数人枉死在江流之中。然而如今,身披铁甲,手持刀盾,就算入了射程又如何?这些都是一顶一的“飞豹”健儿,身后又有蹶张弩掩护,须臾就奔上岸来!
晋军被敌人一通乱射,险些乱了阵脚。如今又有百余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