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寸地尺天皆入贡(八)(6 / 8)
诸侯藩主被迫或是主动放弃了佛教,而改奉婆罗门各宗。
但延续至今,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作为佛门的圣地兼发源地,古摩揭陀国王舍城附近为中心,那烂陀寺八大院大乘及小乘十八部为首的当地丛林,可以说是比同一个中等国候的自治势力。
依靠当地基数还算庞大佛教徒的供养,周边数个依旧坚持以佛教为国教的诸侯藩王,定期的护持和现纳,天竺各地王公权贵的定期朝圣和有偿受戒传法,再加上本身历代积累的财富和捐献的土地、物业,依旧可以依靠剥削那些寺产的附庸人口和奴隶,仍旧过的相当的滋润。
但是这种好日子在唐人入侵北天竺后,就没有能够持续多久了,一方面是婆罗门教的兴盛,让原本几个崇奉佛法的诸侯小国,越来越不容坚持原本的立场,一方面则是影响力日益示威的佛教寺院,名下所拥有庞大的寺产和财富,成为被那些地方诸侯豪强觊觎的对象。而北方打着复兴佛门旗号的入侵者,则成了他们最好的理由和借口。
勒索和瓜分的盛宴。首先是从那烂陀寺北方的伽龙具国开始,新王继位,带了一千多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来朝圣,提出借贷十万斤银的要求,与寺院僧团不欢而散后,回去后宣布改宗婆罗门教中的守护天毗湿奴的教派为国教。
在国都素隆城召开诸国盟会,并请求南方的大国塔拉希腊王朝的总督前来,一同商讨那重新界定关于烂陀寺在东天竺的地位和特权问题。
相比彪悍着称的北天竺高地上,那些还可以凑起来和入侵的唐军像模像样的拼一拼的,拉普吉特族系的土王诸国,更靠近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东天竺诸侯小国的战斗力,则属于不足五的渣,但是以那烂陀寺为核心的当地佛门,则连这些战五渣都不如,叫他们经营寺产,放贷牟利,把持垄断,囤积居奇,剥削奴隶佃户,忽悠盘剥百姓,乃至欺男霸女都很有一条。但是面对这些世俗的强权,就不过给力了。
原本对席卷北方的外来者强邻,充满复杂心态而保持距离的那烂陀寺,也顾不得许多,只能病急乱投医,指望这些名义上还算同属佛门一脉的外来势力(虽然他们的教义戒律经典都已经和天竺本土面目全非了),能够伸出援手,不至于让那烂陀寺的法脉传承就此寂灭。
然后北天竺经略府的主官鱼同,正好出自我门下,在已经需要面对一个雄踞西天竺和中天竺大片土地的霸主——巴哈利尔王朝的同时,他并不打算贸然介入东天竺的纷争中去,就把这两位不死心的和尚,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