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无限小说网
www.xrmxs.com】为您提供最快更新!<太-无限>小说щww.xrmxs.com
在庄子内篇第五篇德充符的第一个故事里,还有一个主线内容,那就是王骀的德处世之方法。
王骀的处世之方法就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他的教学方法与孔子大不相同,而恰恰相反。
孔子的教学方法是言传身教,自己带头做表率,让学生和别人跟在后面做,你能达到我这个标准你就可以毕业了。
一个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一个是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道家与儒家的处世哲学截然相反,结果“中分鲁”,两人的学生一样多。而且各有所获。
因此孔子的学生常季就不解了,就问孔子,从而有了德充符的第一个故事。
在德充符的最后,孔子解答了常季问题,也解答了为什么可以做到“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的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呢
总结起来就是:悟道悟透了人生大道:知道人在宇宙天地间的位置,知道人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明白了生死,不害怕死亡,知道怎么活,等人生大道理。
当我们的人生没有疑惑的时候,处世就简单了许多。无须废话,也无须去做多余的事。难道这不正是“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世”吗
庄子内篇德充符篇中的第二个故事,讲的也是一个残疾人,名叫申徒嘉。这个人也是受了刖刑的人,被砍了脚。他与郑国的子产都拜伯昏无人为师,学习道法。
郑国的子产是执政大臣,是个大官,在历史上是很有名的人物。但他用世人的目光看申徒嘉,瞧不起人。然后他被申徒嘉给说了一顿。
德充符中的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与整个文章有什么关联呢
很明显庄子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德的人与身份无关。不是你长得健全你就有德,也不是因为你是个大官你就有德。不是而是要看你有没有理解道家的道,接受道家哲学。
子产取笑申徒嘉因过错而受了刖刑,而申徒嘉则说他不想辩解,身处乱世,你一个不小心就中招了。你没有受到刑罚并不是说明你没有过错,而是你跑到后羿瞄准的靶心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