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 药之惑(4 / 9)
流通秩序混乱经销商和医院多重溢价
除体制、医疗卫生制度因素之外,药品流通秩序混乱、经销商和医院的多重溢价以及看不见的暗回扣都进一步推高了药价。
制药巨头的物流和商务费用占药价的7%-8%,其中物流费约2%,涉及的经销商一般在3道左右,每道经销商溢价5%-7%,在最后一道程序,也就是最后一级经销商到医院的链条上,通常会溢价7%-8%。
此外,按照规定,内地医院还可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0-15%。例如,在京城大学人民医院,治疗r腺癌的赫塞汀中标价为21613元,零售价为24854.9元,加价了15%,即每卖出一盒赫塞汀,医院可盈利3242元。
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对药品进行了30多次降价,但药价虚高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事实上,由于药品复杂的流通机制,即使政府放弃药品定价权、交由市场调节也很难降低药品价格。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加大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另一方面,政府要依靠法律制度的力量,建立规范、健康的药品市场秩序,把医药卫生行业逐步扳回微利、公益轨道。
发人深省的真实故事——“海外代购抗癌假药的无奈与现实”
看着父亲的身体一天天衰弱,出租车司机王强决定“铤而走险”,自己动手加工抗癌药。
他的原料非常简单:一台花120元钱买来的精密天平,数粒蓝白相间的胶囊壳,以及一份网购的非法加工的药物原料。他准备以每粒4克的剂型,为父亲自制抗癌药物。相比正规药物一个疗程上万元的价格,这种“山寨胶囊”将减少2/3的成本。
“我知道这是违法的,但实在没办法了。”这位东北汉子无奈地说。作为生活在绥化的普通农民,他身患肺癌的父亲,没有太多收入。此前,这位病人一直服用儿子网络代购自印度的抗癌药物,价格只有原版药物的1/10甚至更低。
不过,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购药消费提示”,王强的做法风险极大。
这份发布于5月7日的提示指出:“网上声称代购外国抗癌药等处方药的,其采购渠道十分可疑,药品真假和质量毫无保证,正规网上药店不会设立这种业务。
根据地方药监部门既往查办案件取得的经验,网上代购境外抗癌药约有75%被证实是假冒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